亚洲一级理论片欧美日韩,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亚洲日韩欧美国产,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三区

          1. 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wǎng)>文旅>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黃會林:讓世界看到中國的真實模樣

            時間:2019-04-17 11:04:02|來源:人民網(wǎng)|點擊量:53284

             黃會林:讓世界看到中國的真實模樣

            黃會林近照 本報記者 劉嘉麗攝

            【走近文藝家】

            她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考驗,是我國影視學專業(yè)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她認為,外國人對我們有誤讀,很大程度是因為對外傳播沒有跟上。與其生硬地向世界宣傳中國,不如請外國人來走一走、看一看,讓他們親身體驗中國文化。

            春天里的北京師范大學校園十分熱鬧。4月上旬,第2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2019年度“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先后在這里啟動。這兩項以年輕人為主體的活動,創(chuàng)始者卻是一位耄耋老人。這位老人是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黃會林。

            那天黃會林參加完“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的啟動儀式,接著就趕到辦公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一見面,她就道出了近十年前曾采訪過她的本報記者的名字,記憶力好得驚人。

            黃會林今年85歲,可精力絲毫不輸年輕人。除了每年的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她還主持了中國電影國際影響力全球調研活動,已連續(xù)開展近十年。

            這樣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本應在家含飴弄孫、安享晚年,她為何仍活躍在學術研究一線?與很多初見黃會林的人一樣,記者拋出了心中的疑問。

            “我深感自己有一份責任,不敢有絲毫懈怠。”黃會林說。

            只有了解黃會林經(jīng)歷的人,才能明白這句話的分量。黃會林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就對電影、戲劇、文學很感興趣。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zhàn)爭打響。那一年,黃會林16歲,正在北師大附中讀書。抱著一腔愛國熱情,黃會林中斷學業(yè),唱著雄赳赳、氣昂昂的戰(zhàn)歌,奔赴抗美援朝戰(zhàn)場。

            當時,清川江大橋是志愿軍補給線的要塞,美軍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空襲妄圖摧毀橋梁。送炮彈、抬傷員,黃會林和戰(zhàn)友們一起守護著這座生命之橋。七天七夜下來,大橋雖然保住了,但黃會林所在的團卻犧牲了100余名志愿軍戰(zhàn)士。戰(zhàn)后,部隊評選出100名功臣,黃會林是唯一的女兵。

            經(jīng)過戰(zhàn)火考驗的黃會林,回國后立下誓言:不能只為自己而活。在此后的人生中,無論做什么事情,她都充滿了使命感。

            黃會林是北京師范大學影視學科的創(chuàng)建者。創(chuàng)建影視學科的過程中,她認為脫離了實踐的學術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于是萌生了創(chuàng)辦大學生電影節(jié)的想法。1993年,第一屆大學生電影節(jié)成功舉辦。大影節(jié)使北師大影視學科的教學和實踐相得益彰。1995年,北師大開設中國高校第一個影視學博士點,黃會林也因此成為全國影視學專業(yè)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

            2009年,黃會林和老伴兒邵武在家中談論文化話題。“那個時候,人們吃穿住用行言必稱西方,反倒對自己的文化沒有自信。”黃會林覺得中國文化需要一個準確的定位:世界文化就像一個百花園,歐洲文化、美國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兩極,那么中國文化應該成為世界文化的“第三極”。

            “極字,頂端之意。五千年從未中斷的中國文化給了我們這樣的自信。”在2009年舉辦的“北京文藝論壇”上,黃會林提出“第三極文化”的概念。

            黃會林認為,中國文化應“立起來,走出去”。與其生硬地向世界宣傳中國,不如請外國人來走一走、看一看,讓他們親身體驗中國文化。

            2011年5月,黃會林發(fā)起的第一屆“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活動啟動。第一次來中國的幾個美國大學生,在首都機場一下飛機便驚嘆道:中國居然有這么現(xiàn)代化的航站樓,比美國肯尼迪機場還要好。美國學生的話,讓做了一輩子中國文化研究的黃會林頗為感觸,“在他們的想象中,中國還像100年前落后,文化上仍處于貧瘠狀態(tài)”。“這說明雖然我們的經(jīng)濟實力上去了,但對外傳播沒有跟上,所以讓外國人產(chǎn)生了誤讀。”黃會林說。在接下來的20天中,從傳統(tǒng)武術到普通中國人的生活,在中國伙伴的幫助下,美國學生用自己的鏡頭重新認識了當代中國。

            這樣的活動對外國人認識中國有多大作用?黃會林以一部名叫《一瓶識京華》的作品回答了記者的疑問。在來中國前,那部作品的作者認為中國人不講衛(wèi)生,垃圾遍地。來到中國后,那個學生用攝像機記錄了一個礦泉水瓶從貨架到垃圾箱再到回收廠的過程。20天的時間不算長,但改變了那些美國學生對中國的印象。

            “看中國”就是外國人眼睛所見的中國。秉持這樣的理念,黃會林把這一活動做到了第九屆。今年的主題是“時刻·時節(jié)·時光”,聚焦的是時間里的中國。“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希望外國學生通過時間的線索來看中國的變化。”

            黃會林習慣以“老朽”自稱,但她“老而不朽”。“之所以給人留下‘老而不朽’的印象,或許是因為沒有停下來,一直‘在路上’吧。”在《目送歸鴻——黃會林自選集》的序言中,黃會林用“在路上”概括了自己的一生。

            “現(xiàn)在年齡確實大了,我要學著做‘減法’”。雖然這樣說,但黃會林對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熱情絲毫未減。談到未來,她充滿信心:“雖然道路會有曲折回環(huán),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前景一定會越來越好。”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505879.com/showinfo-33-23511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2. 責任編輯 / 董華偉

          3.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4. 終審 / 平筠
          5. 上一篇:安徽:春天里,做足“花”樣文章
          6. 下一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達2.4億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規(guī)模高等教育體系